联合分析专题(十八)利用多组学分析揭示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进化

2024-02-26

点击下载

背景: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性微寒,味苦、辛。归心包、肝、膀胱经,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常当作妇科用药,在亚洲和欧洲多地拥有超过两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效。

17-1.png

前从益母草中共分离并鉴定出约 800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类黄酮和二萜、脂肪酸类等。有特殊气味的萜类化合物常常是唇形科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物质,但在益母草属中,活性物质却以益母草碱为代表的生物碱为主;其含量占植物鲜重的 0.02% - 0.12%。

17-2.png

益母草碱,是一种活性酚类生物碱,只在益母草属植物中发现。它最初发现于1930年,后续研究报道益母草碱可以调节许多生理过程;可在多种临床疾病中发挥作用,如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糖尿病、妇产疾病等。

推荐文章:Multi-Omics Analyses of Two Leonurus Species Illuminate Leonurine Biosynthesis and Its Evolution.  Doi: 10.1016/j.molp.2023.11.003.

虽然益母草碱具有重要的医疗及应用前景,但是,益母草碱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未见报道。氨基酸是植物许多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前体,根据益母草碱的结构推测其合成主要来源于前体物质:丁香酸和精氨酸。但在生物体内由丁香酸和精氨酸为底物反应产生益母草碱未见报道。

17-3.png

研究方法:

1. 针对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两种植物亲缘关系密切、形态相似,但一个能产生大量益母草碱,另一个却几乎不含益母草碱。使得它们成为了益母草碱合成极好的研究对象。

17-4.png

A自然生长的益母草及细叶益母草生长形态和染色体组型;

B益母草及细叶益母草代谢组学分析差异比较。


经过广靶代谢组分析,在益母草中共鉴定出858种代谢物,细叶益母草鉴定出888种代谢物,益母草的黄酮类,酚酸,生物碱、氨基酸衍生物,木质素及香豆素,脂质等的丰度略高于细叶益母草,而细叶益母草的萜类,有机酸多样性略高于益母草。

2. 在对目标化合物益母草碱的LC-MS分析中发现,在植物生长期,益母草叶中存在大量益母草碱,根中只有微量积累,而细叶益母草根和叶中几乎没有益母草碱。

17-5.png

C益母草及细叶益母草叶和根中益母草碱总离子流分析;

D益母草中益母草碱与标准样品质谱数据对比;

E两种益母草不同组织(叶和根)中益母草碱定量分析。

3. 通过植物全基因组的测序组装,有助于开展植物的遗传育种及进化研究。由于益母草属植物暂无植物基因组公布,通过三代ONT结合二代 Illumina 测序数据及 Hi-C 辅助组装得到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最终益母草基因组组装大小为518.19 Mb,细叶益母草基因组大小为472.29Mb;两个基因组的二代比对率都大于99.5%,表明两个基因组组装连续性较好。由于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排,导致益母草比细叶益母草多一对染色体。结构上尽管有差异,但大部分染色体区域有良好共线性;基因家族分析表明,两个物种基因高重复保守,共享大约86%基因家族。

17-6.png

图A:益母草与细叶益母草基因组组装注释图。

17-7.png

图B:两种益母草染色体共线性分析;

图C:益母草与细叶益母草基因家族分析。

4. 根据前体物质丁香酸和精氨酸结构分析,推测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是由两类酰基转移酶催化形成:BAHD 酰基转移酶(辅酶A作为底物)和丝氨酸羧肽酶样酰基转移酶(SCPL,形成葡萄糖酯)。精氨酸则由脱羧酶,胺氧化酶,醛还原酶作用生成4-胍基丁醇,经酯化可得目标产物益母草碱。

17-8.png

通过构建4CL 基因系统发育树对筛选到的 4CL 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发现所选的 4CL均不能以丁香酸为底物产生丁香酰辅酶A由此判断益母草碱可能是经 UGT糖基化后最后由 SCPL 催化形成SCPLUGT基因进行定位作图,发现SCPL 串联重复基因仅分布于益母草4号、号和 号染色体并且与 UGT 串联重复序列距离较近但该结果还需要后续转录组及代谢组印证。

5. 转录组-代谢组关联分析:通过广靶代谢组共检测到18种益母草碱合成通路中间代谢物,其中13 种代谢物含量在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除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之外,其余 10 种在益母草中含量更为丰富。当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 0.90,且 p 值小于 0.05 时,与益母草碱含量差异正相关的通路基因共22 个。

17-9.png

A益母草与细叶益母草通过LC-MS进行代谢组学水平检测;

B两种益母草与益母草碱基因转录水平关联分析。

6. 基因功能验证:ADC催化益母草碱合成反应第一步,LjADCs 和 LsADCs基因序列高度相似;通过测定基因的表达量,表明ADC2 在两种益母草中均有表达,ADC1 仅在益母草中表达,在细叶益母草中几乎不表达。尽管 LsADC2 在植物中表达量较高(LjADC2也有一定程度表达),但酵母体内酶活检测二者催化精氨酸生成 4-胍基丁胺的活性非常微弱;相反LjADC1具有较高的精氨酸脱羧酶活性。这可能是限制植物产生益母草碱的重要因素。

17-10.png

A4-胍基丁醇的生物合成途径;

BADC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

CADC 酵母体内酶活检测

DqRT-PCR 检测益母草与细叶益母草 ADC1 和 ADC2 表达水平

7. 中间体含量分析: 在细叶益母草中检测不到前体物4-胍基丁醇及益母草碱,但通过对叶片饲喂4-胍基丁醛和4-胍基丁醇,就可以检测到4-胍基丁醇及益母草碱含量。这表明在细叶益母草中氧化酶(AO)及还原酶(GLYR)均有表达。

17-11.png

J-K益母草及饲喂4-胍基丁醛和4-胍基丁醇后细叶益母草中间体及终产物含量。

8. 糖基转移酶的筛选:通过酶活测定将进化分析得到的几个糖基转移酶验证其功能,筛选催化活性最高的糖基转移酶。

17-12.png

实验表明,LjUGT5LsUGT5糖基转移酶具有较好的催化功能。

图B:益母草及细叶益母草,拟南芥的糖基转移酶进化分析;
图C:通过酶活结果比较几种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

9. LjUGT5及LsUGT5糖基转移酶在植物不同器官的表达水平:通过对益母草及细叶益母草植物不同器官(根,茎,叶,花)的表达水平分析,显示益母草中LjUGT5糖基转移酶表达水平最高。

17-13.png

17-14.png

D不同糖基转移酶催化所得糖基化产物含量;

ELjUGT5在益母草不同器官表达水平;

FLsUGT5在细叶益母草不同器官表达水平。

10. SCPL的进化树分析及生产益母草碱的最佳酶学筛选:通过糖基转移酶筛选得到最佳糖基转移酶为LjUGT5,经SCPL催化酯化反应所得益母草碱。

17-15.png

17-16.png

验表明,由细叶益母草糖基转移酶LjUGT5及酯化酶LjSCPL12共同催化所得益母草碱含量最高。

A进化树分析得到的五种唇形科植物候选SCPL酯化酶;

B在酵母中SCPL酯化酶催化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功能验证。

11. LjSCPL10及LjSCPL12的表达水平分析:LjSCPL12在益母草中表达水平更高,催化活性更好。

17-17.png

C催化益母草碱生物合成的LjSCPL10, LjSCPL12LjSCPL13活性比较;

DLjSCPL10, LjSCPL12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

12.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化分析:在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存在一个由UGT和SCPL基因组成的基因簇,该基因簇在唇形目植物芝麻、丹参、黄芩和益母草中均存在。UGT和SCPL的基因扩增以及SCPL的新功能化共同决定了益母草碱在益母草中的特异合成和积累。

17-18.png

C:SCPL 和 UGT 串联重复基因共线性结果。

该研究组装了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高质量基因组,利用多组学生化实验,从头构建了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明确了导致两种益母草中益母草碱含量差别因素,揭示了益母草碱在植物体中的合成途径。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售前咨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