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事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该学科有重大变革

2025-01-17

点击下载

图片

图片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逐渐提升。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医学科学部在众多研究领域中,特别确立了42个重点项目立项领域,其中中医药相关项目占据了其中4项,成为新一代资助新星!

图片

    202412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在天津召开了中医药基础研究范式变革与传承创新学科战略研讨会,会议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基金申报与评审质量,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根据会议要求,学校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人、评审专家要重点注意以下表现突出的低质量”“套路化现象,提高科学基金申报与评审质量。

    一、中医药基础研究思路套路化

    近年来,部分中医药科研项目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存在明显的“套路化”倾向。例如,常见的研究题目,基于……信号通路/靶点探讨中药复方/有效部位/针灸……作用

1:信号通路研究套路化倾向

基于TLR4/NF-κB通路调控肠道菌群失调探讨XXX方干预AD的效应机制研究

2:体现中医药原创性的研究题目

“白术-黄芪"调控GLT1抑制高胰岛素特征下肝癌细胞有氧糖酵解实现“带瘤生存”的机制

模式化的研究设计在过去较为常见,可能你会觉得过去那么多人能中,我为什么不能延续这个套路呢

一是:要思如何提高中标的概率问题同样的套路研究,对专家来说很容易审阅疲劳,而小众前沿的东西会给专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是: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学科特色对于“套路化”现象提出了明确的改进要求,需要引起重视。

    二、中医药基础研究盲目追求生命科学“热点”

        扎堆开展“自噬”、“肠道菌群”、“铁死亡”、“外泌体”、“表观遗传”相关研究。

例如:近年来,中药通过外泌体调控XXX细胞间通讯基于XXX中药调控外泌体miRNA探讨疾病治疗机制的项目频频出现在国自然申请中。外泌体研究无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但热门一举中标国自然是医学研究的“独木桥”,想要脱颖而出,需要真正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设计

那么,如何避免被贴上蹭热点的标签呢?以下三点很关键:

1.别停留在表面:仅检测外泌体的常见成分(如miRNA、蛋白)难以体现中药的独特性。研究应深入挖掘中药如何调控外泌体释放及其精准靶点,从而揭示独特作用机制。

2.挖掘复方相互作用: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与外泌体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通过结合中医药理论,深入探讨外泌体在复方调节中的关键作用,而非仅停留在简单的相关性分析。

3.突破同质化:不同中药研究路径过于相似,容易陷入“换汤不换药”的困境。创新点在于发掘中药成分的特异性调控路径,探索更个性化的应用。

图片

    三、对中医药的关键科学问题认识不清

    当前,中医药基础研究大多数针对疾病,少数采用“病证结合”。这导致研究缺乏对中医药独特治疗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难以体现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优势。

    2024中标项目:

图片

    研究设计中应更多考虑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注重结合中医药经典理论和现代科学方法,将疾病与证候相结合,探索中医药在不同证候下的治疗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四、缺乏符合中医特色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多以现代医学标准为主,难以全面反映中医药的独特特点,下面这两点也是会议提到的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如何运用规范、公认的方法学开发既能体现中医本体特点,又能反应真实价值的中医特色指标?

2.如何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建立能够反应疾病变化、证候特征、整体健康生命状态改变的中医特色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可以基于气血平衡”“阴阳调和等理论,结合现代多组学技术和客观量化方法,探索中医药的独特调控靶点。将现代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候辨识相结合,同时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改善(如气血调和指数”“阴阳平衡评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与个性化调节优势。

    五、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缺乏深度融合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目前仍存在较多壁垒,尤其是在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的深度融合尚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要求,各项目申报人及评审专家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鼓励体现中医药临床优势、阐释中医药原创理论和独有概念的现代科学内涵的研究;

2.鼓励开展有确切临床疗效的针灸治疗机理连续、深入的研究

3.鼓励围绕经典方剂的复杂体系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配伍原理和作用机制的创新性研究;

4.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多元前沿技术与方法,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

5.鼓励探索有临床实践优势的重大、难治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全面、系统解析

    结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最新的通知,为中医药基础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摒弃套路化思维,勇于创新,深化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推动中医药科研迈向新的高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在现代科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售前咨询微信